一、课程理念
(一)关注学生兴趣,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
(二)基于问题解决,面向真实生活世界
(三)优化学习方式,丰富学生学习经历
(四)注重过程评价,促进学生不断发展
(五)加强课程整合,发挥课程整体效益
二、课程目标
(一)关注社会生活和祖国前途,关注人类和环境持续和谐发展,形成维护社会进步、承担社会义务、服务社会、造福人类的积极人生态度。
(二)形成追求科学真理、不迷信权威、科学和技术造福人类的价值观,养成尊重知识产权,不弄虚作假的科学道德。在发现问题、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有自己独立的见解,能提出一些新颖的想法,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。
(三)经历从选择课题、制订研究方案、收集资料、开展研究、写出研究报告、成果展示和交流到反思和评价的研究过程,获得相应的各种研究活动的体验和经验。
(四)会选择和确定课题,会设计较具体的研究方案:初步学会收集信息、选择信息、运用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;会设计调查调查问卷进行抽样调查,能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;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,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;初步学会文献研究的方法和个案研究的方法。
(五)会撰写课题研究报告(实验报告、调查报告和论文等),能对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。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,理解和评价别人的观点,并能运用多种方式进行人际交流和沟通,学会分享与合作。
(六)初步具有自我规划、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。
三、实施计划
(一)认真学习并积极宣传实施研究性课程的重要意义
通过收集资料、专家讲座、观摩活动和讨论交流的形式,组织教师学习理论,及时更新教育理念,深刻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实施研究性课程的重要意义;在教师中进行教科研基本方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,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基本能力。
向学生宣传开展“研究性学习”活动的重要意义,激发学生兴趣;开设“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”系列讲座,为学生提供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。
(二)构建和完善研究性课程管理网络
1.领导小组:
组长:郑忠盛
成员:纪建灵、林斌、李金泉 、吴文静
职责:策划并实施本校的研究型课程,制定并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奖惩条例。
2.工作小组:
成员:林斌、各年段段长、各教研组长
职责:负责对各年级研究性学习的落实、督查和教师的考核;结集出版《优秀课题研究成果选萃》,组织研究型课程研究成果展示活动。
3.指导小组:
成员:以班级为单位,以班主任为核心,有各班任课教师组成。
职责:负责对各班级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组织、指导、反馈和评价等。
(三)完善课题式研究型课程实施方案
1.规范“课题研究”申报制度——学生自由组合并成立研究小组,确定组长,根据酷游九州体育颁布的课题指南或自行选择,初步确定研究课题,制定研究计划,聘请指导老师,共同讨论研究课题,并对课题名称、研究内容、活动计划作进一步的修改、调整,最后正式填写 “研究型课程课题申报表”和“课题研究活动计划”。
制定“课题研究”申报制度课题申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提出课题的理由、课题研究的目的、小组成员分工、研究活动计划、准备访问的专家、活动需要的条件、预期成果和成果表达形式。